中秋節即將到來,作為節日重要載體之一的月餅開始匯集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據悉,國家有關部門針對月餅已陸續出臺了3部標準加以規范。那么,成都市場的貫徹情況如何呢?請看記者的調查。 A 標示清楚營養標簽貼上身 9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開始施行。月餅外包裝標識不允許使用使人引起誤解和混淆的名稱,并標注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飯店、超市銷售的月餅若是找食品廠貼牌生產,則必須有正規生產廠家的標識,不得標識以酒店(超市)名稱或自有品牌。如果是自營生產,還必須辦理相關生產許可證。 看標識輕松買月餅 8月30日,在對成都部分商場、超市進行調查后,記者發現,多數消費者在購買月餅時沒有去仔細察看包裝上的配料、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產品標識。 某超市導購人員表示,他在向顧客介紹月餅時,主要介紹品牌、價格和口感,也會涉及制作原料。“但普通消費者不太關注含量多少以及保質期等問題,我們通常不會主動介紹。”他表示,“如果有顧客提及該問題,我們也會解答。” 記者注意到,由于9月1日起《食品標識管理規定》開始實施,月餅廠家們紛紛把“家底”全部亮出來,以便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購買。在記者所“檢驗”的月餅中,其包裝上都標有口味、配料清單、生產日期及保質日期等,叉燒、蓮籽、板栗等原材料的含量也被標識得一清二楚。 “蓮蓉餡:蓮子≥60%;牛肉蓉餡,牛肉松≥20%……”在某超市,市民張先生正拿著配料表、加工方式、生產日期、QS標志一應俱全的“沁園月餅”,盤算買哪種口味比較合適,“有新規定幫忙,現在買月餅,我就能清楚明白地挑選了。” 嚴審核確保標識清晰 “在新規出臺之前,很多月餅的包裝確實不太規范。”成都好味食品公司的呂總坦言,前些年標識不規范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有些產品使用了防腐添加劑,卻沒有標注出來;有的生產企業不把生產企業地址標出來;最普遍的就是配料的含量沒有標識出來。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汪雪蓉博士表示,有些月餅的包裝上雖然標注了月餅名稱、類型、配料、保質期等內容,配料上也詳細標明了所用原料成分,但沒按規定標注含糖量、含油量以及主要餡料的含量。其次,產品標識上標明的配料不匹配或根本沒有該配料。還有一些月餅的配料沒有按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而是隨意自由排列,這樣就很不規范。一些小超市或者糕點屋自制的月餅包裝就更簡單,根本沒有任何產品標識。 “我們的產品包裝標識均是按照國家標準的規定執行,每一項都明確標出,很清楚。”芝芝月餅企劃部張經理表示,為確保標識的正確規范,該公司產品的標識樣式都是經過質監部門的審核和備案才發布的,“這樣做也能體現企業的品牌責任感。本報記者舒浩 B 餡料實在是啥配料不含糊 由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食品餡料》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準規定,月餅餡料禁止使用任何漂白劑,這意味著今年中秋的蓮蓉月餅餡料將不再以“白臉”示人,而是接近于蓮蓉本色的灰紅色(或者灰便黃)。 晶瑩通透的蓮蓉月餅“變心”后,消費者還能接受嗎?記者進行了調查。 白餡蓮蓉成歷史 “曾有企業使用低亞硫酸鈉作為漂白劑,或者在生產過程中帶入二氧化硫,這些漂白品的殘劑都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天倫食品生產總監吳萬歷表示,在國標沒有出臺之前,這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國標實施以后,百姓使用蓮蓉食品將變得更加安全。”8月29日,參與起草《食品餡料》標準的中國商業聯合會標準處處長曹德勝告訴記者,以前蓮蓉生產出來的時候由于色澤差異比較大,廠家為避免脫色使產品美觀,就會使用一定量的漂白劑,“而國標實施以后,白餡蓮蓉月餅將成歷史。” 嚴控工藝杜絕漂白 國標出臺以后,各月餅生產企業執行情況如何呢?芝芝月餅企劃部張經理告訴記者,芝芝堅決反對使用漂白劑,“即便產品成本高一些,我們也堅持使蓮蓉餡料呈現本色,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張經理表示,該公司在生產蓮蓉餡料時,先把蓮子洗凈脫皮煮熟,軋碎后用膠體磨磨細,然后加糖、花生油炒制,最后抽真空進行包裝,“這樣能確保消費者吃到的是本色天然的蓮蓉月餅。” “從去年起我們就自己炒制餡料,各工藝環節都嚴格遵照國家標準,尤其是對于漂白劑,我們堅決反對使用。”成都天倫月餅市場總監況世寧表示,該公司生產的蓮蓉月餅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在質監部門進行了備案。 元祖、安德魯森等其他大型月餅生產企業也都表示,蓮蓉月餅回歸本色是市場消費大勢所趨,企業應當以質量和品位取勝,顏色并不是取悅消費者的手段。 本色月餅更安全 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測成都站站長黃明剛則對記者說,《食品餡料》國標實施之前,盡管白蓮蓉月餅的餡料看上去晶瑩通透,但并不意味著就是健康的。因此,新國標讓蓮蓉月餅回歸本色,能使消費者食用月餅時更安全、更放心。 本報記者舒浩 C 包裝簡潔新衣漸褪華麗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的《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已于2006年6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明確規定:包裝成本應不超過月餅出廠價格的25%。 今年8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進一步規范月餅包裝,抵制奢華之風。15日,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更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月餅包裝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通知》,要求加強對月餅過度包裝的整治。 在監管部門連連發出嚴令的情況下,成都今年的月餅市場還能看到過度包裝和胡亂搭售的“天價”月餅嗎?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市場難覓過度包裝月餅 8月28日,記者走訪成都數家大型超市后發現,散裝月餅銷售火暴,禮盒月餅卻鮮有顧客問津。在伊藤洋華堂春熙店店記者看到,散裝月餅成為消費者選購的重點對象,每封的價格也不貴,在3.5元—5.8元之間。而鄰近的禮盒月餅銷售區相比之下就冷清了不少。雖然各大品牌在包裝上以“節約簡樸”示人,大多數包裝盒里也未見以往的名貴煙酒、茶葉玉石等搭售物品,但銷量卻并不出彩。 超市工作人員表示,消費者今年更看重月餅的實惠,都不太愿意花時間和精力選購包裝。加之國家在花大力氣糾正月餅過度包裝,這也使許多消費者在選購月餅時“更加理性”。 廠家自覺抵制過度包裝 “我們堅決遵照國家的標準和要求生產。”天倫食品(成都)有限公司的陳經理表示,以前,國家沒有出臺硬性規定,很多企業就在包裝里搭配葡萄酒、名煙、項鏈等等,而且包裝也做得相當復雜精致。但過度包裝屬于浪費資源,與構建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在國家出臺強制性措施以后,許多同行就采取了積極的措施進行調整。“陳經理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除了以環保型紙制品為主要包裝材料外,還盡可能從消費者購買力實際出發,調整包裝容積,避免出現“大盒裝小餅”現象。 成都好味食品公司的呂總則表示,該公司在包裝設計上追求小巧精致,美觀但不奢華,“在設計上盡量讓消費者感覺方便,堅持走簡潔、環保和品位的路線。” 專家:體積過大就是過度包裝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劉文宗副教授告訴記者,所謂過度包裝,就是指超出正常包裝功能要求,并在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和包裝成本等方面超過法規標準或合理必要程度的商品包裝。“按國家標準,包裝成本應不超過月餅出廠價格的25%;單粒包裝的空位應不超過單粒總容積的35%;單粒包裝與外盒包裝內壁及單粒包裝間的平均距離應不超過2.5厘米。反之,超出該范圍的就屬于過度包裝。”劉文宗表示。 那么,普通消費者該如何判斷包裝是否屬于過度呢?劉文宗表示,可以從包裝層數和體積進行辨別:過度包裝一般都是包裝層次與層數過多,包裝體積過大,與月餅所占的空間相差太大。還有些廠家喜歡使用過多過厚的襯墊材料,包裝材料過多、過濫。“其實有個外包裝盒就足夠了,月餅也不會被輕易摔壞。”劉文宗說,除了包裝襯墊材料外,外包裝的用材與裝潢是否過于豪華也可以幫助消費者進行判斷。 本報記者舒浩